厭氧菌的最終目的、就是我們在這一篇所提到的脫氮、也就是整個氮循環的終點、no3被轉換為氮氣最後氣化
其實厭氧菌(也就是脫氮菌)他們並不是無法再氧氣濃度低的狀態下生存
而是在氧氣濃度充足的環境中它們會優先利用氧氣來生存、進而阻礙了它們分解硝酸鹽功能
所以要厭氧菌能夠有效的分解硝酸鹽使他轉換為氮氣的過程我們必須製造出厭氧區
常常在水族各類教學書看到的設缸教學大多都會看到使用到底砂
小編還是建議、如果可以的話盡量為你的魚缸鋪上一層至少5公分厚的底砂
如果覺得視覺上可以接受的話像是美國矽砂這一類的底砂是很好的選擇
因為它是中性砂、不會影響水質、而他的顆粒大小我覺得非常適合用來製造厭氧區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鋪上底砂久了水會臭、那是因為底砂中的菌群沒有被培養出來
也曾在網路上看過一篇論點是去翻動底砂、裡面的層積物還有大量毒素所以不要隨意去翻動否則會倒缸之類的
那時大概是三四年前、小編剛好有一缸大約10公分厚的美國矽砂的底砂缸、我去大力翻動了他
底砂內的沉積物全被翻了出來、但是缸子裡的魚卻無任何異狀、而過了一下水又清了
底砂是最容易培養厭氧菌的地方、因為有機廢物在底砂表層被異營菌群分解後
所產生出的無機物質會慢慢往下沉澱、一直到底砂最底層的厭氧區就會被分解為氮氣
整個氮循環的流程幾乎在一個底砂內就可以完成一次
這也是大家常常去水族館看到、為什麼他們的魚缸很多都是底砂內埋一個浪板靠水妖打水上來
就能把魚養得嚇嚇叫
上面那張圖片是小編一個小小的底砂缸、鋪的是菲律賓砂、雖然跟裡面的魚成反比~"~
靠一顆小外掛、也能造出接近空氣缸的表現
就是在於底砂
這一缸從設缸開始就沒換過水、只有補水
因為飼養密度很低、所以觀察起來是不太需要去換水了、因為太熱水蒸發太快
但是在這一個不換水的情況下、有著底砂裡強大的菌群在支撐著
加上偶爾我會添加一些維他命或礦物質進魚缸、保持水中被消耗掉的有益物質充足
要如何知道我的底砂系統運作是否正常、第一就是水的輕觸度
以小編多年的一些淺經驗來看、裸缸的清澈度除非刻意要造出空氣缸、不然是比不上底砂缸的清澈
第二就是我們的主題no3
no3的濃度在完全不換水只補水的情況日子越久他在累積的速度也會越快、因為硝化作用會越來越旺盛
再加上我這缸沒有在打氣、也不刻意讓外掛去沖水、單靠水面上的水波來吸收氧氣而已
由於水中的溶氧量本身就不高、所以更能容易造出厭氧環境
魚缸維護的真道理只有一個:平衡
菌相平衡、水體與飼養密度平衡、燈照與魚的生理週期平衡
魚缸就像是自然界的縮影、大自然在失去平衡時就會造成生態浩劫、相對的魚缸也是
所以小編也會提倡、養魚要先設定初始目標以及最終目標
不要先去衡量要多大的缸子、要先去設定想養的魚種到最後的魚隻總數
再來規劃所需要的缸子大小以及設備
小編在維護魚缸的日子常常遇到有些客人、會看到喜歡的魚就買回來放
久了缸子裡的魚越來越多、超出飼養密度、硝化系統與水體被發展到一個最大極限
就像是最近的限電危機、系統已經全開到緊繃了、這個時候如果再丟入幾隻魚
會有兩種情形、no3大爆發、系統酸跌的速度接近三倍音速、ph急速震盪
第二種就是硝化系統無法負荷no2呈倍數成長、魚開始出現no2中毒的現象、然後整缸暴斃砍掉重練
希望有問題的魚友可以早日找出自己與魚缸之間的平衡點